阅读(35)
评论(0)
2018-04-23 17:02
第007版:荆楚往事 上一版34下一版 乡村棉絮匠 □余春明 棉絮匠在家乡称“弹棉花的”,歇后语“四两棉花——免弹(谈)”就是由该行业的特点演化而来。棉花是家乡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村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棉絮的原料,冬天御寒的棉衣和棉鞋也少不了它。但由于棉花里面有籽,且分散为一朵朵,必须由人工将其弹蓬松,
阅读(865)
评论(0)
2018-04-13 12:46
阅读(1297)
评论(0)
2018-04-06 16:50
阅读(1476)
评论(0)
2018-04-03 16:37
大觉山游四首 余春明 登大觉山 群山莽莽峥嵘露,释道兼修理可通。 峰似观音悲俗子,岩如觉者悯愚公。 天街有路谁嫌陡,涧水无言我乐穷。 大汗淋漓尘垢涤,因缘亭上沐禅风。 过太空步廊 凌霄独步果成真,桥上玻璃脚下云。 涧水波光如宝鉴,峰峦雾带似罗裙。 风飘衣袂沾仙气,鸟唤崖巅听梵文。 任汝尘嚣千万丈,五行跳出看氤氲。 瞻仰大觉崖寺 二宗共穴两相安,释道从来不比强。
阅读(2373)
评论(0)
2018-03-27 21:33
怀念内兄 余春明 转眼间,大内兄去世已近四年了。在“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时节,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他那高大的身影来。 内兄的去世事出意外。那年他刚七十岁,说不上身体强壮,倒也身子骨健朗,不显老态。出事那天因妻嫂去武汉的女儿家走亲戚,三个儿子和媳妇都在外地打工,孙子孙女上了学,家里只有他一人。早晨,他提前煮好了稀饭,去门口垅田里割禾,割了不到一个小时,接到前村承包杜家蓬堰的安徽佬的电话,说是
阅读(1464)
评论(0)
2018-03-27 11:38
阅读(3130)
评论(0)
2018-03-16 11:49
阅读(3099)
评论(0)
2018-03-14 15:32
《蚕豆花儿开》《流淌在记忆中的池塘》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需要购买者请与我联系,免快递费。电话:13097295608
阅读(2609)
评论(0)
2018-03-14 15:29
【好文荐读】乡村工匠系列之裁缝 飞扬摘自湖口发布2018-03-11 21:56:44阅425 裁缝师傅,是以前农村非常重要的手艺人。那时候商店里没有整件的衣服卖,供销社只卖各种颜色的布料。村民们只有买来布料,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于是,裁缝这个职业特别吃香,不少人都想把孩子送去当学徒。 早期的裁缝做衣服是纯手工。听父亲讲奶奶年轻是就是裁缝,不过奶奶没有学过徒,全凭心灵手巧,帮
阅读(1925)
评论(0)
2018-03-13 11:02
第15: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繁星闪烁 回家过年 一枝梅 将不值进行到底
阅读(2093)
评论(0)
2018-03-08 16:30
第B5版:荔风 下一版> <上一版 茂名日报 第2018-03-06期第B5版:荔风 山 茶 花 余春明 我们家乡没有山茶花,只有油茶和茶叶树的花。它们都在初冬就已经开放,颜色是白的,花瓣也只有一两层,朴素而实在。 山茶花的品种繁多,我的空中花园里有一盆花蕾特别硕大、颜色鲜红的山茶花。有一年整棵树上只有一朵,饱满如鹊蛋。立春未至,它就慢慢绽放。先是外瓣逐渐张开,露出些
阅读(2122)
评论(0)
2018-03-06 12:52
共2316期 本期共8版 本期A4版 上一版下一版 扁豆一丛紫蝶飞 □余春明 父亲遗留下来的一方土地上,去年妻子栽下的一棵扁豆今年又生了,应该是老扁豆的种子不经意间掉在了下面,冬去春来,春风唤醒了它,不需人工播种也茁壮成长起来。我和妻子都客居南昌,中秋节回家,发现扁豆藤竟然爬上了围墙外的一棵灌木上,郁郁葱葱,让我和妻子喜出望外。 近前一看,碧绿的藤叶已将灌木盖得严
阅读(2035)
评论(0)
2018-03-05 11:57
小时候的年货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每到春节,总渴望有果籽(年货的俗称)吃,然而不到正月是吃不到的。那时候,商店里卖的果籽品种不多,大概也就四五种。“脆豆”和“麻果”是圆的,外表有区别。脆豆的外面是拌了白糖的米粉包裹,颜色是白的,吃起来有点甜;麻果表面沾上了黑芝麻,呈麻褐色,吃起来很香。中间实际上就是面粉发酵烘干的硬饼。“菱角酥”和“锋削粃”都是油榨的,只是形状不一。菱角酥三个角,中间是
阅读(2340)
评论(0)
2018-02-28 21:29
春节舞龙灯 春节舞龙灯,是家乡的习俗,世世代代沿续下来,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正月初七过后,人们就开始从祖堂的阁楼上拿下“龙骨”——竹篾编制的龙头、龙尾和龙身,买来彩纸和红布,忙着糊裱龙头和龙尾。龙身的长短以“几盏火”计算。所谓“一盏火”就是一个人举起的一节,盏数越多,龙身越长。长龙也只大村庄才有,多的达七八十盏火,甚至还听说有一百盏火的。人手举起的那一节,也是竹篾编制的圆柱形的鼓
阅读(1966)
评论(0)
2018-02-28 21:08
阅读(1791)
评论(0)
2018-02-27 15:12
狗年说“狗” 编辑:舒涛来源:光华时报 2018-02-22 10:09 □ 余春明 喔喔金鸡辞旧岁,汪汪忠犬报新春。在狗年到来之际,我想起了狗,有了为狗写点什么的欲望。不过,我要说的是土狗,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狗,而非形形色色的外国宠物狗。 土狗,学名中国田园犬,因经常睡在柴房或柴堆下,在北方又称为“柴狗”,南方有的地方称为“草狗”。狗是先民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据专家考证,应是由狼驯化而来
阅读(1823)
评论(0)
2018-02-23 21:46
屏峰赋 余春明 山列如屏,峰峦成簇。襟彭蠡而望匡庐,绕皂湖而穿桂港①。扼扬澜,导左蠡②。东接红山毗流芳古市,南邻都昌连鹤舍③民居,西隔鄱湖乃南康④旧郡,北延石岭即舜德老街。周遭山似莲瓣,中部峰如蓓蕾。此乃屏峰,曾名高桥,人称宝地。 屏峰美,美在环境。大包头⑤巨人昂首,放眼南来鸿雁;佛耳岭⑥蛟龙蜿蜒,静听夜栖珍禽。森林郁郁,植被葱葱。境内景物,琳琅满目:青竹岭、涂家峡、螺丝山,山山锦绣
阅读(2310)
评论(0)
2018-02-21 11:51
当前版: A9版 上一版下一版 醉梅 □余春明 也许是我的空中花园面北背南,温度低,孕育了近一个月花蕾的红梅树久久不见开花。立春十多天了,按说“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梅花早该报春了;而另一盆腊梅早就在凛凛的寒风中,冒着漫天大雪,灿烂地开着,金光闪闪,暗香浮动,到如今,也已快香销玉殒,化作香魂
阅读(3189)
评论(0)
2018-02-03 15:40
阅读(3421)
评论(0)
2018-01-23 11:13
文章评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