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kee.net

博客

正文 更多文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陈林森老师印象记

赶海的人/

从小学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不下30位,其中印象*深的要数陈林森老师。

我中学就读于星子县新池中学。这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坐落在鄱阳湖畔一个叫“横岭”的小山丘上。这里土地贫瘠,景象荒凉,地上连草也很少见,操场边上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歪脖子松树,马路上是数不清的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陈林森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只有20多岁,他把*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这些孩子。

我读书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农村的文化教育一片凋敝。新池中学是在原新池*小学的基础上因陋就简办起来的七年级学校,设施简单,师资匮乏,教师绝大多数是原小学教师提上来的,他们家里有自留地,裤腿上有点点泥星,上课多半用星子方言讲课。陈林森老师在他们中显得鹤立鸡群。他穿着朴素,但整洁严谨,一身灰色的中式便装,一看就有读书人的气质,与别的老师迥然有别。他讲课用普通话,虽然也带点都昌话的口音,但音调铿锵,逻辑严密,不拖泥带水。听说陈林森老师出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全校师生无不对他肃然起敬。

陈林森老师讲课生动活泼,声情并茂,有时手舞足蹈,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这些处在蒙昧阶段的孩子。一次练习中有的同学将“拜”字右边四横写成了三横。这是个常见的错误。陈林森老师站在讲台上,板书之余,以姿势助说话,只见他左手伸出三根指头,右手伸出四根指头,然后两手并拢,模仿古人“弯腰一拜”。同学们一笑过后,“拜”字的正确写法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有一次,我在作文中将“他没有礼貌”中的“礼貌”写成了“礼帽”。陈老师幽默地写下批语“他没有‘礼帽’,你送一顶给他吧。”从此,我再也不犯这个错误了。

陈老师平时不苟言笑,但他对学生有一颗滚烫的心,常给学生讲一些课外知识,鼓励我们读课外书,课余时间同学们总是跑到他的房间里听他谈古论今。他经常到学生家中家访。当时他的家在都昌农村,除寒暑假外,平时很少回家。后来我们知道,陈林森老师是老三届高中生,高中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被剥夺了读大学的权利,下放到山区当知青,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无缘被推荐上大学。他几乎丧失了对前途的信心。后来,通过朋友推荐来到星子县新池中学教书。

新池中学规模很小,初中4个班,高中3个班,可是在恢复高考期间在全县名声很大,因为有陈林森老师等一批*教师把关。新池中学在历史上只办了两届高中(后来全县农村高中网点撤并),这两届高中是七八届和七九届,这两届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都是陈林森。陈林森老师教语文,还教政治。虽然每届都只有三四十个学生参加高考,可两年高考送走了7个。这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两三年中,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升学率。我是新池中学第二届高中毕业生,我有幸当年考上了九江师范,使我踏上了崭新的人生道路。

陈林森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说:“人要有理想,要为人类作贡献,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精神的追求。”陈老师喜欢和学生探讨人生的意义。他不但教我们知识,还指导我们为人。陈林森老师发自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个同学。

后来,陈林森老师调入星子中学,我也参加了工作。我去陈老师府上拜访过多次。陈林森老师住在一栋两层的小楼里,原是上世纪初德国人建造的天主教堂。记得,我*次去星子一中语文教研组办公室见到陈林森老师时,陈林森老师依然穿着朴素,但已经是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在全县和全市都小有名气。办公室在三楼,我站在楼上放眼望去,面前是好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丽画卷。那时,正值端午过后,鄱阳湖水位高涨,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面对着浩淼的鄱阳湖,我想起了《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席卷着大江南北,那时正流行“孔雀东南飞”。我听说沿海有几所学校想“挖”走陈林森老师时,我暗暗为星子的人才流失感到惋惜。星子是我的家乡啊!后来,陈老师纠结了一段时间,星子县虽然是个贫困县,可是星子人淳朴,他对这里的山水有深厚的感情,想起这些,他决心继续留在星子。我知道,陈林森老师深深扎根在我国基础教育这块土壤,星子县虽然被改革开放边缘化,可这里的教育更需要他。

就这样,陈林森老师在星子县工作了30多年,在星子中学干了26年,2008年正式退休。虽然他没有担任世俗意义上的官职,但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他作为*知识分子和社会贤达,历任星子县第三届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县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党代会代表。陈林森老师还是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会员,江西省语言学会会员,江西省中语会理事,九江市中语会常务理事、顾问,九江市作协会员。尤其是,2004年他被评为全国*教师,获得国家教育部的表彰和奖励。对于这一教师行业的*高荣誉,陈林森老师是当之无愧的。

“人要有理想,要为人类作贡献,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精神的追求。”我想起了30年前陈林森老师常常用来教育他的学生说的话。这也是他的人生诺言,他忠实地践行着他的诺言。陈林森老师的言行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学生。陈林森老师的桃李遍天下,他的学生对他无不肃然起敬。

陈老师退休后,我和他还见过几次面,我们还通过互联网保持着密切联系。陈老师开的博客影响很大,发表文章的两千篇,访问量已达800万。他在博客中旗帜鲜明地写道:“为祖国语言纯洁健康、充满活力而不懈努力;为中学生学好语文、提高文化素质当好参谋;为社会各界把握当代汉语提供*新研究成果。”他的博客是以他的专业——语言文学为主,但陈老师思想活跃,文思敏捷,除专业以外,还广泛涉及时政、法律和思想道德,被新浪网、企博网评为“博客之星”,拥有一大批“粉丝”。陈林森老师以草根之身,系心社稷苍生,捍卫真理,针砭时弊,为正义摇旗呐喊,为公平仗义执言,传递正能量。

陈林森老师在他的博文中写道:“我必定是按照我的独立思想来写文章,决不阿附,决不逢迎,决不出卖良知,而我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自由、民主、文明,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陈老师说:“我无力改变社会,但是不可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这声音何等微弱,如大海中的一丝涟漪。我无法同一切不公正、反文明的现象作出有效的抗争,但是我们自己不能自甘堕落。”陈林森老师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奋斗者”的形象,是一个“海燕”式的人物。他的思想和智慧,鼓舞和鞭策着我做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我相信他也影响着更多的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人。

陈林森老师退休后,先后在北京、浙江、南昌等地或讲学或从事文化出版工作。今年赋闲在家,他将近年来所创作和撰写的各类作品分类编辑成书,自费出版,取名“苦卓堂文稿”,特意送了一套给我。这套书共有6卷,分《散文随笔》、《杂文时评》、《读书·文史》、《语文教学》、《语言修辞》和《咬文嚼字》。到目前为止,他独立撰写编辑出版的书有9本,他参与编写的书有15本,发表论文150多篇。在中学语文教学和语言修辞领域,他是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专家,有的修辞格和新词语就是他发现发明的。在我省高考阅卷和我市模拟考试命题,他更是名至实归的权威和专家。这在中学教师中是个奇迹,在普通大学教师中也并不多见。他不愧是一名“学者型教师”,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他应当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位翘楚。而他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中学教师,一个从农村民办教师开始奋斗,一个没有上过正规大学而靠自学成才,*后成为一名全国*教师,而且著作等身,就不可思议了。陈林森老师就是从农村中学那么小的舞台起步,以文革前一名高中生的低起点,一步一步走向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是多么不容易啊!

陈林森老师是一本厚重的书,值得我一生去拜读。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我的书法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