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滚动快速作文有奖征文(553)
“滚动快速作文法”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执笔:王平安黄上庚 徐来喜
【摘要】针对当前写作教学的现状,为探求一条快乐学生、轻松教师的规范、有序、高效的作文教学新路,瑞昌五中语文组申报了“滚动快速作文法”省级课题。历时五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更有喜事连连:课题成果《作文新突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在全国连续公开发行三版,课题获评江西省2012年优秀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目前正在参评省优成果。我们把自己做课题的有关事宜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作文素来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师积极探究与密切关注的课题。
分析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材问题,迄今没有一套系统的适合教学的作文教材;二是教师问题,老师安排写作的课时太少,对待作文课没有像阅读课一样重视;三是学生问题,“提起作文直摇头,铺开稿纸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写来写去没由头”依然是学生习作的真实写照。
因为此,不少语文老师会上如下作文课:一是为完成任务而临时抱佛脚的“应急课”;二是没有计划的“随兴课”;三是应对检查的“任务课”;四是硬着头皮教的“棘手课”;五是放任学生自由的“放羊课”。
一线语文教师渴望找到一条快乐学生、轻松教师的作文教学新路,使之规范、有序、高效,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新突破。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2007年开始,我们开始了“基于班级授课制而实施的作文教学方式”的探讨与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构建了一种学生喜欢、教师轻松的作文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普遍适宜小学、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为教师作文课堂教学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子。
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和写作速度,同时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学生由“怕作文”到“喜作文”到 “会作文”的转变。
③切实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探索出作文评价的新机制,摸索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好做法。
④实现了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三者的有机结合。以课标要求学生学会的文体为重点,以教材确定的人文主题为范围,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重建学生写作训练序列,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及专家引领
“滚动”、“快速”是本教学法的两个关键词。“滚动快速作文”根据学生作文兴趣与起始水平,以“座位组”为“经”,以“程度级”为“纬”,组建成纵横交错的“竞赛队”,将学生编织成一张“教学网”,让教材编定的单元写作任务在“网”上“滚动”。运用这种作文课堂组织模式,一般用连堂的两节课就能完成从“下令→激趣→列纲→缀文→评改→展示”这样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循环。
“滚动快速作文训练专用稿纸”是滚动快速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把作文课堂的竞赛规程、作文基本程序、评阅与修改作文的操作流程等,设计在一张八开双面的纸张上。学生只要对这张“专用训练纸”有过感知,在作文课堂上一拿到这张纸,就会下意识地沉浸到构思、列纲、铺写等紧张的作文赛事中。
我们的课题在申报九江市级课题时命名“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法”,后经九江课题办主任林琼老师的引荐,我们的课题得到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的指点,他建议去掉与新课标精神不相符的“竞赛”字样,保留后半部分,于是有了省级课题的定名。2009年在九江召开的全国中语会上,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苏立康女士听说我校的省级课题实施情况后,欣然题词:“研究规律,勇于创新,在作文教学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全国中语会学术顾问张正君先生亦慨然写下:“五岳之美,各异其秀,博彩众长,自成一家——与瑞昌五中老师共勉”。此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江西电视剧作家祝春亭先生也纷纷为我校课题指点迷津。九江市中语会理事长张青云老师先后两次到我校,指导课题开展,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正是在这些专家、学者的关心、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创新点
对学生而言,我们的课题研究要达到如下预期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初中学生能在3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习作,并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字迹工整;
3.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各种应用文体。
4.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对教师而言,则要避免四种不良倾向:
一是应付性,为完成学校任务而作文;二是随意性,想到作文就作文;三是自流性,作文是一种靠天性的事情;四是强制性,不顾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乃至提高,纯粹的理论指导。同时,让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和作文批改两方面既减负,又高效。
我们课题的突出创新点有:
1.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成A、B、C、D、E、F不同等级,采用同组异质方式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小队,每队成员力求好差搭配,实力相当,这样既利于队间的竞赛,又利于“兵教兵”。第
2.兴趣激发的创新。根据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特点,利用集体可开展竞赛活动的优势,通过竞争使学生多层次需求的满足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3.训练方式的创新。根据教材的安排,把单元作文训练整合,变单一训练为多单元训练,大大地扩充了训练的容量。
4.指导方式的创新。滚动快速作文法却与传统训练法不同,它的作文指导贯穿作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全程式的。指导方式建立在作文训练基础之上,更有针对性。
5.批改形式的创新。与传统作文训练不同,本作文法以学生为点评主题,每篇作文有3个学生点评,老师只要综合学生点评写评语,既肯定了学生的闪光点,又提高了效率,老师省时省力效果好,真正达到了解放老师的目的。
四、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实验采取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的方法,实验过程分四个阶段:
1.2007年9月——2008年6月调研计划阶段,此半年间,全课题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对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写作基础进行了调查,建立了初始档案;
2.2009年9月——2010年6月实验检测阶段,这一个阶段,教育专家、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成员与一线实验教师团结合作,共同研究,改进实验方案。探讨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2010年9月——2011年6月调整实施阶段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整实施步骤,实行转段研究;
4.2011年9月——2012年3月总结验收阶段,实验领导小组成员整理材料,主持人撰写实验报告,邀请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实验采用以下四种方法研究:
1.调查法。对实验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写作基础进行调查,使参与实验者了解情况,建立学生初始档案。
2.比照法。把实验班学生写作过程、结果与对照班对比研究。
3.检测法。对实验方法、实验效果作即时检测,作为数据统计与存档,为调控实验方法与过程提供可靠信息。
4.分析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记录其发展轨迹,从个案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
历时五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收获颇丰:
(一)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意识,促进了我校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多次应邀上示范课或外出讲座,撰写论文在教育报刊杂志发表达16篇次之多。
(二)通过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作文教学的兴趣,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益,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课题成果《作文新突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在全国发行,学校获“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三)制定措施,形成制度,规范研究过程,形成一定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以后的教科研打下较好的基础。
六、实验结论
本课题从实施之日起,就特别关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各方面情况的对照,以下几个表格从不同角度予以佐证。
A、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写作情况比照表
八(7)班(实验班) 八(8)班(非实验班)
情况 班级 |
时段 |
怕作文 |
百分比 |
厌作文 |
百分比 |
怕口述 |
百分比 |
表达 不清 |
百分比 |
书面 不整洁 |
百分比 |
八(7) |
训练前 |
30 |
50% |
15 |
25% |
35 |
58% |
16 |
27% |
20 |
27% |
八(8) |
训练前 |
33 |
55% |
20 |
33% |
30 |
50% |
10 |
17% |
24 |
17% |
八(7) |
训练后 |
5 |
8% |
0 |
0% |
10 |
17% |
4 |
7% |
6 |
10% |
八(8) |
训练后 |
15 |
25% |
10 |
17% |
13 |
22% |
4 |
7% |
8 |
15% |
备注:各班人数均为60人。
结论:滚动快速作文法优势如下:
1.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2.调动了学生参与作文积极性;
3.用活因材施教原则及分层施教法;4.教学效果较传统作文教学有显著提高。
B、学生完成600字作文所需时间比照表
时间 班级 |
15-20 分钟 |
21-25 分钟 |
26-30 分钟 |
31-35 分钟 |
36-40 分钟 |
41-45 分钟 |
46分钟 及以上 |
实验班 |
8人 |
32人 |
10人 |
5人 |
4人 |
1人 |
0人 |
非实验班 |
2人 |
6人 |
9人 |
11人 |
13人 |
16人 |
3人 |
备注:各班人数均为60人。
结论:滚动快速作文法优势如下:
1.学生的写作速度得到了提高,实现了“快速”的目标;
2.运用这种全新的方法可以避免考场作文来不及写的弊端。
C、同题作文学生获得等级情况比照表
等级 班级 |
优秀 |
良好 |
中 |
及格 |
尚需努力 |
实验班 |
6人 |
21人 |
30人 |
3人 |
0人 |
非实验班 |
2人 |
10人 |
20人 |
22人 |
6人 |
备注:各班人数均为60人。
结论:滚动快速作文法优势如下:
1.由于多次滚动,不断积累,学生手中的素材越来越多,质量越
来越高,因而写出来的作文质量越来越好,等级明显高于非实验班;
2.因为获得等级比较好,学生的信心会越来越好、兴趣会越来越
高,从此不再害怕写作文,真正达到“滚动”带来“高效”的良好局面。
总的说来,“滚动快速作文法”全新的训练模式带给师生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学生的写作信心足了、兴趣高了,速度快了,质量好了,再也不怕写作文了!对教师而言,减轻了作文评改的部分负担,提高了反馈的速度,改善了评改效果,可以更好更快地指导学生写作了。因而,这是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模式。
七、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原定三年结题的一个课题,我们推迟了两年时间,主要是考虑到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运用中加以改进:
1.“快速”与作文写作的”厚积薄发“如何实现有机统一?
2.“滚动”训练的模式是否会限定学生的写作思维,让他们无法创新?
3.滚动快速作文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需要写作技巧的支撑?
4.学生的自评自改能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它能取代教师的评改吗?
八、参考文献和附录:
1.《速成写作教学法》 常青 著
2.《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2008年2月1日 第5版
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 丁有宽 主编
4.《中学语文教学》 1998年08期
5.《大鼻子李教授——新体验作文》李白坚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011版稿)》
7.《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标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第1版
摘自《九江教育》
上一篇:“滚动快速作文”课题开题报告会 下一篇:浙江丽水讲学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