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哲学思辨之十三:真理存在于我们周围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三贤”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出生于宫廷御医的家庭,他从十八岁开始到三十八岁,跟随老师柏拉图学习哲学有二十年。后来,他从事皇家教师的职业,培养了雄才大略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统一了希腊,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垮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帝国,他是欧洲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排*亚历山大大帝、排第二汉尼拔、排第三恺撒大帝、排第四拿破仑。亚历山大是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很不简单,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写作范围涉及到了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文学、法学等。柏拉图强调质疑自己的感觉,而亚里士多德则依靠感觉收集到的证据支持自己的理论。
唯理主义者相信人类生而拥有知识,经验主义者坚称一切知识皆来自于人生经历。我的主张属于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中间路线主义。为什么说我的观点是中间路线主义?因为我认为人类生而拥有少部分知识,其他绝大部分知识来自于人生经历。人类生而拥有的少部分知识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例如婴儿吮吸母亲的奶汁,对父母亲疏的认知,喜怒哀乐的表情,繁衍后代的行为等少量知识是与生俱来,是生物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是不需要后天的经历与后天学习的。人类的绝大部分知识都需要感官知觉的学习与经历才能够获得,这不是先天遗传,而是后天习得的。除了基因的遗传外,人类从出生的*天起就是“一张白纸”,不存在“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未期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职祭酒、兰陵县令官职,他提倡“性恶论”。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世封为邹国公公爵,尊为“亚圣”,他提倡“性善论”。我认为人天生本无善恶,天生是“一张白纸”,人的善恶是后天教育、背景、环境、知识、伦理、价值观、人生经历、经验等“大染缸”把人的行为塑造成的善恶之分,后天习得让人有了善恶之别。所以,人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大教育很重要,对人的行为起了关键的作用。注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是对人的行为起关键作用,但教育不是*的,人的行为还会受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的影响,再加上受情景、环境、情绪、心理等这些因素的影响所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可以这样说,人先天无善恶,人后天的善恶是由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周围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狗”,我们找出了狗的共同特征,我们通过感官和理智理解狗的本质,我们从周围世界收集到的证据中发现了真理。他的这种观点为博物学的物种分类提供了理论基础,共性是同一种类的统一表现,个性是同一种类中的独特分支的特征、特点。我认为由感官感知的世界是真实的,是物质的;而试图通过精神、意识幻想出来的世界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存在。人类天性渴望求知。后天习得的知识是我们的感官所感受、知觉的,眼睛这种视觉感官,可以阅读与观察真实世界以及文字、图片、影像等;耳朵这种听觉感官,可以倾听声音、音乐等;鼻子这种嗅觉感官,可以通过闻气味来辨别不同的气体;舌头这种味觉感官,可以品尝出酸、甜、苦、辣、咸、麻等不同味道;大脑这种思维感官,可以思考、想象、分析判断、辨识、逻辑推理等。我们后天习得的知识通过我们的大脑、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感官的作用来获得对事物的认知,从而得到知识。这些感官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世界的反映,是物质属性的内涵。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是可以用人的感官感受的世界,它不是头脑里胡思乱想出的来,不以我们人类的意志的转移而诞生、湮灭、改变。亚里士多德认为,世间万物都能通过四个成因解释其存在,这四个成因分别是质料因,即事物的构成材料;形式因,即事物的形态或组成方式;动力因,即事物成形的过程;终极因,即事物的功能或产生目的。我比较赞同亚里士多德的“四个成因论”。
亚里士多德**是他的“三段论”。这种逻辑推理形式是,即从两个前提推导出结论的一种简单演绎法,构成了*套逻辑思维体系。“三段论”:所有人都会死(*个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第二个前提),苏格拉底会死(推导出结论)。“三段论”等,人天生而具有的逻辑推理,是使人类能够区分于其他一切生物的决定性特征。我认为正是由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人能够成为高等智慧生物,使之站立于生物链*顶端的*重要的特征。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会利用大脑进行逻辑推理,进行思考。人通过感官感知世界万物后,再通过大脑思维思考,就获得了知识,从而获得了认知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作者简介:李文武,*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