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才苏轼传之十一:受重用后被王安石余党诬陷
元祐六年正月,北宋朝廷任命龙图阁直学士、杭州知州苏轼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国家部委人事部的部长,正部级官员。二月,朝廷把苏轼改任为翰林院承旨,翰林院承旨是翰林院的“一把手”。苏轼晋升是因为治理杭州有功,且太皇太后赏识的缘故。苏轼从吏部尚书改任翰林院承旨,这是因为他的弟弟苏辙已经从御史中丞晋升为尚书右丞,进行公务员回避,为了避嫌。尚书省设有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左司员外郎、右司员外郎等官员。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跟参知政事差不多,相当于副宰相。尚书令虚设其名,北宋朝廷极少委任尚书令的,所以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是实质上的宰相。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正职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五月,朝廷下诏书任苏轼翰林院承旨兼侍读。七月,苏轼上奏说:“浙西诸郡已受二年的水患灾害,今年的水灾更严重,杭州被水淹死的有五十多万人,苏州有三十万人。”朝廷下拨赈灾粮食百万石、钱二十万缗救灾。侍御史贾易、杨畏、安鼎上书说浙西受水灾死亡人数不实,请求调查,朝廷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范祖禹封还诏敕为苏轼辩解,朝廷听从了范祖禹的建议没有派御史去调查水灾实际死亡人数的多少。贾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八月,贾易上书弹劾苏轼:“苏轼在苏州题诗,以奉先帝‘闻好语’,在起草吕大防的制词上写‘民亦劳止’,并且引用厉王的诗句,用来比喻熙宁年间、元丰年间的政治。而他的弟弟苏辙早年科举考试,文章错误不及格,幸而滥进,苏辙与苏轼都诽谤怨恨先帝,没有作为臣子应有的言行。”贾易把苏轼、苏辙比喻成李林甫、杨国忠一样的奸臣。贾易又上了其他弹劾苏轼的奏书。宰相、副宰相们向太皇太后、宋哲宗上奏,具体陈述贾易前后不同的上书内容,退朝商议后,又上奏说:“我们都知道贾易被王安礼所赏识,王安礼向朝廷推荐了贾易,此人是王安石一党的。王安石一党,很多都是江、淮一带的人,贾易也是江、淮一带的,他上奏的目的不一定是想动摇朝廷根本,只是故意以阴谋诡计弹劾苏轼为王安石一党的人泄愤。”于是,朝廷下诏书把贾易贬出京城,任庐州知州。
翰林学士承旨苏轼被侍御史贾易诬陷诋毁,又被御史中丞
元祐七年三月,朝廷任命程颐为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初,程颐在经筵,成为程颐的学生很多,而苏轼在翰林,很多知识分子官员依附苏轼的比较多。程颐与苏轼两人不和,相互攻击诋毁,程颐被罢免了经筵方面的职务。四月,范祖禹上奏说:“程颐学问、品行,天下人都知道,司马光、吕公著与程颐相知二十多年,然后向朝廷举荐程颐。程颐是出身平民的人,没有习惯朝廷的那一套,迂远疏阔不合时宜是固有的。有人说程颐想以故旧的身份倾轧大臣,以自己的个性与情绪去役使台谏官员,这些言论都是诬蔑他的,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如若让程颐官复原职为皇帝讲课,对皇帝与国家是有益处的。”范祖禹又说,王存、苏轼、赵彦若、郑雍、孔武仲、吕希哲、吕大临、吴师仁等人都可以重用。吕希哲是吕公著的儿子,吕大临是吕大防的弟弟。六月,朝廷下诏书:“准南东、西、两浙各路拖欠赋税,不问新债还是旧债,不管有没有官府的本金,暂停催促收理一年。”这道诏书是采纳了扬州知州苏轼的建议。苏轼任颍州知州后又改任扬州知州。七月,朝廷委任龙图阁学士、扬州知州苏轼为兵部尚书。八月,又任命龙图阁学士、兵部尚书苏轼兼翰林院侍读。
作者简介:李文武,*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