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了2006年《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和《长三角蓝皮书》。分析认为,长三角经济增长2005年下滑趋势进一步显现,制造业生产及其效益陷入“瓶颈”状态,吸收外资增势明显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慢,长三角经济发展正面临战略转换。
数据显示,2005年上海GDP增速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苏州回落2.7个百分点,杭州回落2.5个百分点。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资源学院院长曾刚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几年上海经济的拉动主要靠投资,而投资的方向则主要是以房地产业、制造业为主的“土木钢铁经济”,所以宏观调控政策一出台,上海的发展就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综合27日出版的《经济参考报》和《新京报》的报道,从深层次看,这是长三角粗放发展模式的结果。现在,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已经难以持续了。
《长三角蓝皮书》介绍说,由于大规模发展加工工业,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四大杀手”正威胁着长三角经济和城市的良性发展,长三角的能耗也在不断上升。而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相对应,长三角区域的创新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田伯平说,长三角目前资源驱动的特征*明显: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以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竞争手段。如果说资源驱动是区域发展的必经阶段,长三角已经走到了这一阶段的尽头,尽快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推进已成为长三角的主要任务。
专家还分析说,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等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北京却给周边地区的经济造成了“空吸”现象。虽然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但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甚至在很多时候聚集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形成了“空吸”现象,即人才、资源逐渐向北京集中,造成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相对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