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震东:战略与战术的纵横研究

    关于战略与战术

     

     

         战略←→规划←→造血机制

     

     

         战术←→策划←→输血机制

     

     

     

     

    战略解决的是全局

     

     

         战术解决的是局部事情

     

     

     

     

    战略是可以重复的

     

     

         战术通常是不可重复的

     

     

     

     

    求生存的阶段,侧重于战术策划

     

     

         求发展、成熟的阶段,侧重于战略规划

     

              陈震东 于泉州

     

     

     

     

     

     

     

     

     

     

     

     

     

     

    ...

      2005-12-26 21:56
  • 战略现实主义VS战术浪漫主义

          唐骏


       
      战略与战术这两个词原来是军事专有名词,在现代企业治理中,大家已经开始习惯用战略和战术来描述公司的治理之道了。公司的*高决策层(董事会)是制定战略的,公司的CEO是执行战术的。


      2003年初,在从上海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我无意中读到一篇《从*到卓越》的书评,内容让我很是兴奋、感慨。这篇书评介绍了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对全球1000多家*企业持续5年的跟踪访问,发现5年中只有7家企业成为了卓越的企业。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他们*的共性就是这7家企业都做到了简单+勤奋。我兴奋的是,早在5年前我就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口号中用了完全一样的“简单+勤奋”,我感慨的则是,原来我的管理理念“简单+勤奋”得到了全球1000多家公司的证明。我庆幸我是全球*个提出“简单+勤奋”的,并且得到证实的成功管理理念。


      其实简单+勤奋就是战略和战术的具体表现,战略就是要简单,让所有的人都能清楚战略的重点,理解战略的目标。战术就是要执行好,执行好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勤奋。所以简单+勤奋就是企业的成功的*重要的因素,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而很多的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通常把战略定的很复杂,花了太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研究公司的战略,太复杂的战略让执行者很难实现,让员工很难理解公司的战略。战术上就是执行,要具体,战略要通过强的执行力来实现。


      无论是公司的战略战术还是实际生活中的战略战术,我都是以战略上的现实主义,战术上的浪漫主义来工作生活。所谓战略上的现实主义就是制定的战略不是漫无边际的,无法实现的,需要是一个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让大家都会有一种期望和成就感。有些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要么就是中国*,世界*这样的目标,让人觉得反而没有的信心和希望,有些脱离了公司的现实。在执行过程中,也就是战术上,需要更多的浪漫色彩,因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实现战略所定的目标,在过程中享受乐趣,享受每一个环节。


      当年我们在制定微软中国目标计划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军乐团计划,军乐团计划就是让微软中国成为受人尊敬、融入中国社会、创造业绩全球增长*高的微软的分公司。要达到这样的业绩有很大的挑战。我的战略非常简单,就是让公司所有的员工喜爱微软中国,努力工作。因为我知道,只要每个员工都努力工作,我们的军乐团计划一定可以实现,也只有通过员工的努力才能实现。但是在战术上,我更多地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让员工觉得努力工作的过程也是乐趣享受的。为了让员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解放历史,特别是共产党创建的艰苦过程,我当时创意组织了微软中国井冈行,我们特别向铁道部申请了一趟专列,叫微软中国号,带领微软中国的所有员工前往井冈山,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微软井冈山希望小学。专列去井冈山是一个非常浪漫而有意义的事件,就是现在我们还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有这样的浪漫,才会给员工留下印象,给员工更多的教育。


      生活中也需要让自己的战略/生活目标简单,让自己的战术/每天生活的过程充满浪漫色彩,人需要生活在希望中(目标/战略的简单),生活在快乐中(战术/过程的浪漫)。这也是我每天生活充满乐趣、激情的源泉。


      喜欢生活,热爱生活。2005年即将结束,感慨过去的一年,感谢过去的一年,同样我充满对2006年的期盼和希望,2006年会更美好,我和周围的一切。


      (作者系上海盛大网络有限公司总裁,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 

    ...

      2005-12-23 11:46
  • 关于企业战略的九大误识

         

    中国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历史不如发达国家,中国企业是在较为落后的条件下与世界企业竞争,为了做长做久,企业必须运用战略,这就涉及到企业战略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的问题。由于战略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有许许多多的解释,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本文从九个方面予以澄清和解释。

    *,企业战略是针对企业发展的,不是针对企业经营发展的。

    目前,MBA战略管理没有区别企业与经营的关系,把企业当作死的工具,所以它只是针对经营的发展,而不是针对企业的发展,这就从根子上造成了战略的混乱。

    正确的解释为企业是有独立利益、独立意志和独立行为的生命实体。经营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经营的发展不等于企业的发展,如同姚明收入增加不等于姚明的发展,姚明的球技发展也不等于姚明的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姚明的发展有赖于他球技的发展。所以,企业的战略是针对企业的发展,不是针对经营的发展,但包含经营的发展。

    第二,企业战略是为了提升企业生命适应力,不仅是为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是生命实体,其发展要保持内部的平衡和外部的活力。提高竞争力是通过打破平衡,追求优势差异实现的,但竞争力是企业生命力的外在表现,是以生命力的内在平衡为条件的。若没有生命力的保证,若不以提高生命力为前提,一味做大做强竞争力,实际上是外强中干,不可能持久发展。长虹、联想等大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内均首屈一指,都曾承认患有大企业病,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管理成本、费用快速上升,居高不下。企业的生命力表现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经营、管理、组织、分配四方面发展的协调匹配统一。若只追求某个方面的发展,都可能造成不平衡,降低生命力。因此,可以说战略是研究平衡发展,研究各个方面平衡的过程,是为了提高生命力。

    第三,企业战略是提升主动态势,不仅是打造核心优势。

    许多企业以为战略是为了提高竞争力,是创造优势或核心优势,甚至以为有了优势就会有主动态势,是不全面的和颠倒的。在竞争中保持自主、主动的态势比保持优势更重要。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凡是以弱胜强的,都是在主动态势方面占上风,而不是拥有优势。故孙子讲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三国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未增加优势,但态势变了,使徒有优势的袁绍被迫称臣。主动态势的取得在于谋略,优势只是为谋略服务的支撑。因此,战略是提升主动态势的。

    第四,企业战略是推进和转化主要矛盾的,不仅是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瓶颈问题。

    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要分别解决才有效。但它们都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一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另一方面又互相制约。因此,只有解决这个共同的联系和相互制约,才可能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反之,若不能推进转化这个共同的联系和制约,原有的问题和困难还会在解决中产生新的麻烦。

    许多企业制订的战略规划不首先针对主要矛盾,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或目标。这样目标的产生、确定和解决都没有合理依据和可能。比如对企业发展是先有问题还是先有目标的争论就是悖论,缺失合理的依据。

    第五,企业战略是思想指导工具,不是操作工具和管理工具。

    任何实践都要有思想指导,无意识的实践只会失败和无意义。因而战略作为*高层次的工具,是指导企业内各种实践的思想工具。比如联想提出贸工技的战略思路,不同于北大方正的技工贸战略思路,从而它的各项经营指标也不同。许多企业在制订战略规划时,重点放在确定指标和分解指标上。从贯彻落实目标上是对的,但在制订和研究战略时,应注重思路,思路是规划的灵魂。

    第六,企业战略是依据战略预见,不仅是市场预测。

    一般来说,预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使用可控的方法,在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进行。因此预测者主观上是外在于预测对象的。但战略研究不同于预测,不是按确定的一定目标使用确定的方法工具,在一定范围内测量,而是面对未来变化。缺少详尽的准确的信息,竞争目的、方式都在发展变化,用当前的方法不可能分析出结果,也无法判断命运。战略研究只能依靠预见。

    预见是从企业发展方向和规律与环境变化方向和规律的关系出发,研究企业的发展过程和可能。毛主席曾说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说明预见是定向和定势研究的工具,不是定点和定量的研究及如何操作。

    目前企业在兼并重组中都做预测,用预测到的量来说明兼并成功和正确。但这是片面的,因为企业的潜规则,即核心的变化是不可能被整合的。两个强企的整合,它们的优势可能1+1<2,它们的弱势却一定会1+1>2,这是墨菲定律。

    第七,企业战略依据于战略情报,不仅是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是分散的、多变的,但不同的企业对它们组合后,才成为有用的。只有合乎战略目的和战略方向的信息才可以成为战略研究的依据。因此,战略情报只可以根据决策者的要求和意图去研究和寻找。企业信息*搜索和提供的信息可以作为战略情报的一个可能来源,但不能提供战略情报。在国家宏观调控前,有的企业掌握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战略情报和走向和走势,做了一定准备,结果受损失较少。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和竞争较低时,市场信息对经营更重要。但在波动较大和多角竞争中,战略情报更为重要。

    第八,企业战略是依据规律和条件研究,不是依据情况和模式研究。

    企业是生命实体,没有两个企业是完全一样的,即使产品、工艺、市场都相同,它们的经营组织和管理的关系也有许多隐性差别。按20/80法则,少量的隐性差别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各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也千差万别,企业的利益构成不同,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变化更有多种选择和各不相同的战略构想。因此,各企业研究战略的方法应不同,不可以用同一模式研究。

    不少企业按“环境—目标—问题—措施”模式和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的步骤,用SWOT分析方法作为统一的、标准的方法,好似一把钥匙开千万把锁,能够包治百病。

    应当说,有多少企业,就会有多少种战略,也相应有多少种方法,演化无穷。比如对于多角竞争和双边竞争,战略就不同,方法也不同。

    还有的教科书规定,企业战略是“差异化战略”,“成本*战略”,“专业集中化战略”等等,把它们作为战略模式,也是错误的。差异化和成本*是普遍的实践原则,不具有具体针对性,一般不可以作为确定的战略

    第九,企业战略是企业*把手的职责,还是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职责。

    不少企业把战略当作所有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职责,不仅在制订战略时,让各部门交出本部门、单位的发展规划,在制订出战略后交各部门全体员工讨论,还向社会广泛宣传。这是把战略当作不具有竞争性的发展规划了。战略是竞争指导工具,是把竞争对手的变化作为条件,因此,应该是保密的,作为未来发展的总设想,战略规划更是企业的*高机密。所以,战略不是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职责。管理者只是参与战役计划,员工只参与战术设计。

    企业战略是企业*把手的主要职责。因为一是*把手的战略思想不能被别人代替,二是*把手才了解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三是*把手有保证战略构想和战略组织的权力,四是*把手掌握战略情报,五是*把手是全体利益的代表,等等。

    目前,许多企业一把手不直接领导和参加战略研究制订,主要是由于对战略的性质用途了解不清,不懂研究战略的方法,同时工作太忙,难以安静集中精力研究战略

    ...

      2006-03-25 20:51
  • 真正的战略在中国

     向东方学战略,向西方学管理

     

     真正的战略在中国

    洪兵(军事科学院战略和战争理论研究部军事战略研究室主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

    有些外国人甚至也包括一些中国人,认为战略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中国只是到了近代才有了“战略”一词。实际上,真正的战略不在西方,而在中国。

     一、真正的战略在中国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战略思想。中国战略思想已经对力量的对抗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概括,达到了哲学的层次,具有*明显的辩证和宏观思维的特征。《孙子兵法》已是战略理论成熟之作。汉代的《黄石公三略》、《淮南子·兵略训》等书,都已在超出军事范畴之外揭示了战略*深层的一些原理。东晋时期司马彪编写出《战略》一书。它是世界战略领域的*部专著,并且要比西方国家同类专著早上几百年。

     我们注意到,早在西方国家对战争现象进行直观描述的时候,中国古人已对战略的功能、基本范畴、相关要素、逻辑展开以及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等都做了非常深刻和全面的概括。

     关于战略的功能和作用方面,中国古人明确指出,战略可“明战胜攻取之数,形机之势,诈谲之变,体因循之道,操持后之论”(《淮南子》卷21《要略》)。

     关于战略的基本范畴方面,中国古人谈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 投卵者,虚实是也”(《孙子兵法·势》),明确提出“分数”、“形名”、“奇正”、“虚实”等战略的一些基本的对立统一范畴。

     关于战略的相关要素方面,中国古人指出,“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孙子兵法·计》)

     关于战略的逻辑展开,中国古人谈到:“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第51章)“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也。”(《淮南子·诠言训》)

     关于力量生成及对抗的规律,中国的古人指出,“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孙子兵法·形》)

     关于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古人也给予了高度的提炼和概括。例如,孙子说过:“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兵法·虚实》)庄子的论剑说,也讲到这一点,“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庄子·说剑》)《淮南子·兵略训》中也谈到,“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乃行之以机,发之以势,是以无破军败兵。”

     我相信,凡是认真研究过中国战略的人,都会得出这样一个肯定性的结论:真正的战略在中国,在中国祖先深邃的思辩的理论之中。德国的鲁登道夫曾说过,他读过《孙子兵法》之后,佩服中国人,佩服中国的古人。美国的柯林斯也说过,孙子是古代*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二、中国战略展现了一种高远的意境

    仔细体味中国战略,它有着与众不同的高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种是高深莫测、超凡脱俗的“圣者”意境。这种意境给人带来一种“玄虚”、神秘的感觉。

     在中国古人看来,战略是将帅之道,谁掌握了战略,谁就能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谁就能够成为彪炳千古的伟大人物。但是,战略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学的,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讲授的。我国历史上能够得到战略知识的学生,都是一些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我国历史上许多传授战略知识的老师,很多是一些学识极为渊博的隐士。例如,孙膑从师于鬼谷子;张良遇到了“圯上老人”,得到了一部“读此则为王者师矣”的奇书。

     中国古人认为,战略与“道”相通,是一种悟道的学问。“道”是无形的,需要用人们的抽象思维去认识和把握,在天人合一、物我同一中把握和体验作为宇宙大全及其运化规律的道。在中国古人的论述中,常把“道”与“心”联在一起,强调用“心”去感悟“道”。王阳明江西平乱,屡获大捷。他的学生问他用兵之道,王阳明回答说:“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岳飞在一次出征前接受老将军宗泽所赠阵图时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还有,曾国藩在总结自己的用兵体会时讲到了“气”。他说:“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这种“气”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与“道”联系的抽象概念,在这里与“心”有相同的意思。

     这种被人们用“心”感悟到的“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理性的反映,达到了战略的*高境界。在具体的实践中,“道”由“心”悟,“道”由“心”发,没有一种明确的可操作的方法,这要靠在一定的悟性和大量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由自己去理解和发掘。正如孙子所说:“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计》)西汉名将霍去病并没有读过兵书,却达到了用兵如神的境界,在抗击匈奴的作战中屡建奇功。史书上说他“暗与孙、吴通”,即在用兵作战方面达到了与孙子、吴子同样的境界。霍去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战争、军事内在规律性的感悟,这是任何逻辑推理难以解释的。

    中国战略的另一种意境是登高远望、咤叱风云的“王者”意境。

     中国古人将“胜”分为“三胜”,即:“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 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尉缭子·战威》)。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战略所追求的胜利,并不是“破军杀将”,“溃众夺地”,而是一种“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的更高的致胜意境。

     中国古人还有“王”、“霸”、“强”的说法。例如,荀子曾经谈到:“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荀子·王制》)在中国古人看来,*好的战略,是“王者”的战略,它能够达成“夺之人”,“臣诸侯”的意境。

     中国战略追求的“王者”意境,是一种非常高深的意境,很难用一般性的语言描述出来。不过,庄子有过一段关于“剑”的精彩论述。如果我们反复阅读和仔细体味这段论述,能够多少领悟到中国战略所追求的高远意境。

     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中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真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庄子·说剑》)

     三、中国战略的几个基本范畴

    在论述这个问题之前,我想简要谈一下中国战略的表述方式。中国战略博大精深,但表述却非常简单,《孙子兵法》说了几乎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相同的全部内容,但只有5000多字。这与中国单音的象形文字有关。用一两个中国字表述战略思想,包含有*大的信息量。中国人的这种表述,只要求对深层含义的理解,并不要求概念特别*,这样虽然会引起众多不同的理解,但却给人以大量联想的余地,防止割断彼物与他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复杂的联系,能够比较完整地再现战略上的“理”或者我们前面所说的“道”。这里我要提到明朝的揭暄。他将中国的战略思想归纳为100个字,写出了一部解释百字的《兵经》一书。他是用单字阐述中国战略的*人。

     由此,中国战略的基本范畴,除了一些“虚实”、“奇正”等对立统一范畴之外,出现了许多用单音字表述的范畴,如“道”、“胜”、“势”、“柔”、“度”、“专”等。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我在此只对其中几个基本范畴做一初步探讨。

     (一)胜

     “胜”,作为一个普遍的范畴,它存在于各种集团和各个领域的对抗之中。“胜”,既是力量对抗的目标,也是力量运用结果成功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是一种如何求胜的科学和艺术。战略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对“胜”做出明确的解释。

     “胜”,是力量与力量较量的结果,这往往使人得出这样一种直观的结论:“胜”,是通过双方力量直接接触和激烈拼杀获得的,是建立在双方力量形态有形改变的基础之上。中国战略对此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认识:“胜”,是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条件,从而达成自己所追求的目的。仅仅是力量形态上的有形的改变,是“曲胜”,只有从意志上彻底征服对手,才是“全胜”。

     中国的“全胜”,是首先强调“自保”的“全胜”。中国战略不是仅从消灭敌人这一个方面来认识“胜”,而是从保存自己与消灭自己的辩证关系全面地认识“胜”。正如孙子所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孙子兵法·形》)

     中国战略的“全胜”思想,是将目标与代价联系在一起看待的。在中国战略家看来,代价过大的“胜”,是“曲胜”,是有缺憾的“胜”;以*小的代价获得*大利益的“胜”,是“全胜”,是一种“至善至美”的“胜”。中国古人强调,“全胜无斗,大兵无创。”(《六韬·武韬·发启》)中国战略思想,不主张力战、激战、苦战,而主张智战、巧战,企求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

     “不战而胜”,是中国战略中较为精彩的一个思想,并且得到国际战略学界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这个思想,老子早有论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老子》第73章)。对这一思想表述*为明确的是孙子,他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地。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谋攻》)。中国战略“不战而胜”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治之于未乱”和“加威”两个方面。中国战略所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先胜的要求,更多地不是表现在实际运用力量上,而是表现在如何显示力量上。中国人讲力量的运用,而不是单纯讲力量的碰撞。中国人讲“任智不恃力”,通过“伐谋”、“伐交”达成胜利目标。

     在《孙子兵法》中有一段关于“胜于无形”的论述。孙子是这样说的:“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孙子兵法·虚实》)。如果按照孙子的意思展开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战略在获胜的思想之中有一种更为高深的理念,这就是要在对方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获得胜利,或者说要使对方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地遭到失败。相比之下,这种胜利,包含有前面所说的各种获胜思想的要求,并且还要比前面获胜的结果更为理想,但战略运筹的难度更大。再进一步说,“无形”,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一种*重要的“无为而治”的战略思想。这种战略思想,强调战略统帅要在一种别人“看不见”、“摸不着”、“不动声色”、“毫不费力”的状态下,在一种“制形而无形”、“物物而不物”的状态下,达成自己的目的。正所谓“无形而制有形,无为而应变,虽未能得胜于敌,敌不可得胜之道也”。

     (二)道

     “道”,是中国战略中的一个较为突出概念。《孙子兵法》谈到了“道、天、地、将、法”,将“道”列于这五大要素之首。就中国战略的整体而言,这里所讲的“道”,并不单指“道家”的思想,而是制约、规范力量运用的规律、道义的总称。

     在中国古代战略家看来,掌握了“道”,就等于掌握了运用力量*本质的奥秘,就能够清晰透彻地了解周围的一切,就能从容不迫、够游刃有余地战胜自己的对手。正如《淮南子·兵略训》所说,“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轫,骑不被鞍,鼓不振尘,旗不解卷,甲不离矢,刃不尝血,朝不易位,贾不去肆,农不离野,招义而责之,大国必朝,小城必下。”

     “道”的本义是道路,即《说文》中说的“所行道也”。后来引伸出规律、规范的意思。老子是*个把“道”作为中国哲学*高范畴的人。他把“道”看成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第21章)在中国古人看来,“道”是万物的本一。“道”存在于天地之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虚而无形,万物禀道之精而生,万物禀道而成。道是永恒不变的,是万物生成长养之源,存在于万物中却不见其形,在一切大小事物中普遍而恒常地发挥着作用。

     关于“道”,中国古人还有一个深刻的解释,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并由此提出“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想。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有段解释: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中国传统战略思想中许多对立统一的范畴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在中国古人看来,“道”具有“道义”的意思,它决定了战争和一切对抗的性质,决定了民心的向背。孙子曾经说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孙子兵法·计》)《淮南子·兵略训》也说过,“顺道而动,天下为向;因民而虑,天下为斗”。得道者,顺道者,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力量补充,能够由劣势转为优势,*终战胜自己的对手。在战略中强调以民为本的“道义”的份量,是中国战略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国战略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战略思想,有着明显的“重道轻器”的特征。我们应当指出中国传统战略思想在“轻器”方面存在的不足,但也要同时看到,“重道”既反映了中国先人重视理论指导的倾向,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理性思维的成熟。正是由于对“道”的关注和挖掘,中国战略思想能够深入到力量对抗的本质,发现其*基本的规律和特点。

     (三)势

     “势”,是中国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掌握中国战略思想的精华,不能不洞悉这个字的深刻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说,战略就是在围绕着一个“势”字做文章。孙子说过:“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孙子兵法·势》)一位英国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也这样表述过: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不如说是一种有利的战略形势,也许战略形势是如此有利,以至于即使是它本身不能收到决定性的效果,那么在这个形势的基础上,要打一仗就肯定可以收到这种决定的战果。因此说,“势”已成为衡量战略运筹胜败的标志。当我们已经“失势”,处于一种丧失了主动权的两难选择时,从战略上讲,我们已经失败了,我们在事实上被对方所摧毁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势”按解字理解,是“执力”的意思,即力由势而执。孙子对“势”有过明确的解释:“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还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势》)。

     中国古人对“势”有大量的论述,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思想是:*,“审时度势”。“时”,指得是时机,它反映力量在组合、对抗过程中和各种制约力量的条件在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有利的情况。它是有利的“势”在某一时间段里的展现。所以,只有“审时”,才能够“度势”。第二,“因势利导”。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要主动地顺势,顺详敌意,出于其所必趋。正如孙子所说,“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孙子兵法·九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本待之”(《孙子兵法·势》)。

    第五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

    ...

      2006-01-07 14:55
  • ...

     
  • ...

     
  • 中国战略家是西方战略家老师

    编者按 正当中国的企业家们大嚼特嚼纯西方理念的MBA、EMBA时,《孙子兵法》、《论语》、《道德经》这些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智慧却正被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们研究着,并奉为管理圭臬。其实两种理念各有所长,融会贯通、取长补短才是明智之举。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味看着别人碗里的东西而丢弃了自己的宝贝是*愚蠢的。——原按语


       
      “《孙子兵法》在国外商界流行,正如MBA在中国风行一样,完全西化的MBA使人学会规则,而传统的《孙子兵法》让人懂得策略。”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洪兵这么说。如今,当国内企业家们正津津乐道于西方MBA管理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时,老外们却正在潜心研究如何将东方古老的哲学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和战略决策中。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通过研究《道德经》焕发出新的活力,赢利激增200%,引起了英国媒体的关注。

     

      《孙子兵法》教导元帅,MBA培养将军

      “战争里有将军和元帅,将军决战在战场,元帅决策在幕后,商场如战场,在市场经济的战争中,我要成为一名元帅。”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这样解释执行者和战略决策者的关系,他认为,现在的纯西方MBA教育课程的操作性很强,程式化倾向严重,往往培养出来的只是执行者,但是战略决策更多的需要战略决策者的智慧,而MBA很难在这方面有所帮助。

      

           洪兵在长期研究《孙子兵法》的过程中发现国外战略与中国战略有着很大的差距:东方战略强调一种内在的战略意识,强调挖掘内在优势;西方战略则强调一种可操作的模式,强调必须使企业学会通过自身的优势超过竞争对手。“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战略在中国。”洪兵这样认为,“中国的战略博大精深,中国的战略家是西方战略家的老师,而中国应当有自己的经济战略理论,培养自己的经济战略专家。”

     

      谁来弘扬传统的管理文化?

      曾几何时,谈到管理时,人们很容易就想到西方管理学,从法约尔、韦伯到泰罗,从梅奥、德鲁克到迈克·波特,似乎只有外国的管理方法才有效。

     

      2001年,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来中国演讲,门票虽然高达10000多元,但听者甚众。在这场科特勒面向大众的演讲中,其中不乏企业的管理者,而且有不少人就是冲着科特勒的大名来的。科特勒的演讲效果怎么样呢?据不少接受培训的老总事后回忆说:“纯西方的理论加上翻译转述,整整3个多小时中大家完全不知所云。”

     

      为了取到“洋管理”的“真经”,一些企业不惜巨资。据悉,在香港就读EMBA,入学本土学校的学费就在7万美元以上,而与芝加哥、西北大学合作的EMBA课程更是超过了10万美元。尽管国内现在也有EMBA,但是规定在EMBA课程中,境外教授不得少于总师资比例的1/3,而且聘请的讲师都有一定的国际地位,聘用费也高得吓人。

     

      当国内的企业家们将“洋管理”神化而趋之若鹜的时候,老外们却在挖掘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宝藏,他们一个个捧起了《孙子兵法》、《论语》、《道德经》,研究起了中国的诸子百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东方管理思想的复苏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老外们头脑发热追赶时髦,而是有着现实背景的。美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然而安然等美国大企业出现问题的现实告诉我们,仅仅靠企业制度是不行的,因为再完善的企业制度也会有漏洞,应该在强化企业制度的同时,注重“人”的问题,因为企业制度是人制定的,而且需要人来执行,如果人的问题不解决好,再好的企业制度也无法保证企业高效、稳定地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

     

      对于“德”的管理思想的回归,中国古代就提出了“德为贵”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儒家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修己”,即自我管理,其归宿是“安人”,即理想化的社会管理及*终的天下大同,“修己安人”包含了根本性的个人修炼与管理方法。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虽然是夸大之辞,但也说明了《论语》在企业管理中的分量,但是我国的企业有几个能从《论语》、《道德经》中悟出管理的精髓呢?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如果我们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学老外,充其量只能“得乎其下”,而且“舍本逐末”。东方管理思想源远流长,我们只有从原著中领悟管理的精髓,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才能取得管理上的比较优势。

    ...

      2006-01-07 15:05
  • ...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对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作了详细说明,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实施指南。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指导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也可就追求卓越绩效方面指导组织进行自我评价和外部对组织的评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

    GB/T1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idtISO90042000

    GB/T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190002000GB/T195802004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4 实施指南

     

    4.1 领导

    高层领导应当确定组织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绩效目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营造*、主动参与、创新、快速反应和学习等方面的经营环境,完善组织的治理,评审组织的绩效,履行社会责任。

    4.1.1 组织的领导

    组织高层领导应当确定组织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绩效目标,完善组织的治理以及评审组织的绩效。

    4.1.1.1 高层领导的作用

    组织高层领导的作用应当包括:

    a)                  确定和贯彻组织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确定和贯彻价值观时,应当结合组织的历史沿革、行业特点、内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

    ——科学发展观;

    ——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关注未来;

    ——管理创新;

    ——基于事实的决策;

    ——社会责任。

    b)                 确定组织的长、短期发展方向及绩效目标。

    在确定组织的长短期发展方向时应当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国家产业政策;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产品在市场中的寿命周期;

    ——市场需求;

    ——组织的资源;

    ——组织的绩效。

    在确定组织的绩效目标时应当考虑诸如以下方面:

    ——均衡全面地考虑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利益;

    ——先进性;

    ——可行性;

    ——可测量性;

    ——与组织的长短期发展方向相一致。

    c)                 组织应当以各种适宜的方式向全体员工、主要的供方和合作伙伴沟通组织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绩效目标;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双向沟通。例如可以通过内部网站、员工座谈会、简报等形式向员工传达和沟通;通过洽谈会、定货会、产品检查等形式向供方和合作伙伴传达和沟通。

    d)                 高层领导应当营造如下的经营环境:

    ——*:*是指自上而下地赋予员工做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权限和责任,组织应当清晰的*机制,如人力资源、财务方面的分级*机制;

    ——主动参与:自下而上地主动参与是强化员工归属感和实现自我的重要因素,组织应当激励员工主动积极地参与管理、参与改进;

    ——创新:创新意味着为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过程带来富有意义的变革,并为组织的受益者创造新的价值。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组织应当建立引导、激励和管理创新的机制;

    ——快速反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组织具有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和灵活性,如:缩短设计、制造和服务的周期,对顾客意见迅速反馈和处理等;

    ——学习:组织应当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

    ——遵守法律法规和倡导诚信经营:组织应当遵守经营、环境、安全、质量等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恪守以诚信经营为核心的商业道德规范,切实履行这些基本的社会责任,并影响组织的相关方。

    4.1.1.2 组织的治理

    治理是指在组织工作中实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包括批准战略方向、监视和评价高层领导绩效、财务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活动。

      2006-01-04 11:18

  • 国际电子商务师

                    国际电子商务师招生简章

     

    ----北京地区首期招生

     

    什么叫国际电子商务师?

     

    国际电子商务师是一项专业资格,只要是从事与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的人士,在取得相关工作经验及考取国际电子商务师联合会之专业考试合格后,便可取得该资格。由于联合会之会员均从事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行业,因此他们都会在衡量其企业单位内部情况后,为其定制出一套电子商务策划方案。在互联网发展快速的今天,专业的电子商务策划服务显得特别有价值及重要。

     

    【开课时间】: 20051217

     

    【课程特色】
    学习内容包括: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策划与分析、行业的赢利模式、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服务管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电子商务策划型、商务型、战略型人才。

    ...

      2005-11-23 13:35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19580—2004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51)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协会、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立持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海尔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田、李仁良、岳刚、吕青、韩福荣、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张少君。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本标准与GB/T 19001的*大差别在于它不是符合性的评价依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求卓越续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井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践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 90002000)

        GB/T 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dt lSO 90042000)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00020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卓越绩效performance excellence

        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3.2

        治理 governance

        在组织工作中实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包括批准战略方向、监视和评价高层领导绩效、财务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活动。

     3.3

        标杆 benchmarks    

        针对相似的活动,其过程和结果代表组织所在行业的内部或外部*佳的运作实践和绩效。

    3.4

        价值创造过程 value creation processes

        为组织的顾客和组织的经营创造*的过程。

        注:价值创造过程是组织运营*重要的过程.多数员工介入这些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产生组织的产品、服务.并给组织的股东和其他主要相关方带来实际的经营结果。

    3.5

      2005-12-30 00:06

  • 杭州卷烟厂荣获2004年全国质量管理奖

    来源:烟草在线据中国烟草科教网报道  作者: 浙江中烟工业公司办公室   发表时间:2004-10-11
       9月28-29日,2004年全国质量管理奖颁奖大会暨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表彰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中国质量协会名誉会长袁宝华,中国质量协会会长陈邦柱和国家质检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质量协会、近300家*企业的代表出席了表彰大会。 

      全国质量管理奖是我国质量经营领域的*高荣誉,中国质量协会会长陈邦柱在会上说,设立全国质量管理奖旨在树立卓越质量经营的典范,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追求卓越,加速培育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自2001年评奖以来,全国只有25家企业获此殊荣,今年获奖的八家企业分别是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杭州卷烟厂、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通信公司、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杭州卷烟厂有幸成为国内烟草行业*获此殊荣的卷烟企业。孟伟刚厂长出席了颁奖大会,并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介绍杭烟追求卓越的经验和体会,他着重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谈了对创奖的认识和体会,观点鲜明,见解深刻,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陈邦柱会长表示,获得2004年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企业的战略管理和领导作用的发挥;坚持顾客至上,树立以顾客为*的经营理念,建立、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注重经营效果,取得突出绩效。 

      杭烟厂早在2001年就获得了浙江省质量管理奖,从2002年底开始,系统地引进卓越绩效模式,开展全国质量管理奖的创奖工作。2003年,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鼓励奖。在创奖的过程中,杭烟厂在全厂范围进行了广泛的标准宣贯,从标准的产生背景、实施标准的意义、标准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创奖机制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使全厂员工进一步了解创奖目的和意义,使卓越绩效模式成为企业寻找差距的参照系,成为超越自我的标杆。还邀请了中国质量协会卓越咨询*的专家来厂进行管理诊断,从组织的领导、社会责任、战略战略部署、顾客和市场、以人为本、价值的创造过程、经营结果等多个方面,逐一评价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这次杭烟厂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是社会各界对杭烟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充分肯定和巨大激励。杭烟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追求,超越自我。深入学习和应用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始终坚持三维坐标评价体系,和自己的过去比、和竞争对手比、和自己的战略目标比,以卓越绩效为追求,保持杭烟永续发展。
    ...

      2006-01-04 12:16
  • 中国企业需要领袖人物

        企业的发展有三个依据:一是发展空间;二是发展自由(包括资源、动力、方法等);三是发展空间和发展自由能匹配统一。

        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大多缺少这三个依据或缺少其中某个依据。

       (一)发展空间条件
        近年来政策性机会越来越少,今后还有一些开放垄断的行业机会和公共服务业机会,但现实供应的需求机会很少。
        新产业和新的增长点较少,创新成长较慢。
        国家发改委指出13个行业产能过剩,商务部研究院指出65%以上产品供大于求。
        中国国内消费不足,中国商品出口受阻越来越大等等。

       (二)发展自由条件
        中国的能源、原材料、资源走向匮乏
        中国企业管理思想逐渐缺少创鲜度
        民工荒反复出现
        企业职工工资提升将有法律支持
        环保监督等约束越来越强
        自有知识产权缺少,未受到引用管制等
        企业决策者没有时间思考企业的发展问题

       (三)发展状况条件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家电企业利润率只有0.61%
        据中国社科院2005年11月报告披露上市公司状况不如非上市公司
        据权威人士说,中国近1400家上市公司只有400家有投资价值
        据有关方面分析,中国经济提前十年进入高成本时代,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管理费用上涨呈不可遏制势头,竞争更趋同质化等等

        这三组数据都反映出,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受制于市场、技术、管理等等,更根本的更紧迫的是受制于正确的战略思路和经营思想的指导,从而使各种经营活动、创新研发局限于同质化的指导下,以致有企业说是“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

        中国企业要形成正确的战略思路和经营思想,有赖于企业家由日常经营管理角色转变为战略家角色,由企业家转变为企业领袖。

        企业领袖或者企业战略家与企业家的根本不同点在于预见力、想象力和洞察力。尼克松曾经指出,企业家只是看到今天和明天,而领袖要看到后天。这是说企业领袖能看到远,有预见,用正确的预见去领导和驾驭企业。对此,毛主席曾在1945年时深刻地指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预见也就没有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中国企业家主要从*来领导,很少是通过预见来领导。因此,难以领导企业长远顺利发展。

        中国企业家要成为企业领袖,要有正确的预见,首先要形成独有的思想方法,与众不同的思想方法。若没有独特的思想方法,就不可能跳出同质化的认识范围。但要形成独特的思想方法,就要变革思想,变革习惯的思维方式,变革既定的判断标准。这是企业家*困难的事。目前很少有企业家愿意来反思自我,又何谈“超越自我”。因为变革思维是很艰苦的思想过程,又是非常孤独困惑的过程,甚至易被外人误解。但非此番修炼,不得超脱成为战略。比如企业经理对于各级管理者实行考核,以决定任免和奖惩,这是对一定条件下的能力的核定。企业领袖则不如此,而是耐心细心的考察,不仅对能力,而且对不同条件下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做观察研究。企业领袖的考察不同于企业家的考核,要求企业领袖本人的素质更高。

         中国企业只有产生出自己的企业领袖,才可能看到“后天”以致长远的发展空间,才可以领导创建发展自由,才可以用发展战略把发展空间和发展自由统一起来。

    ...

      2006-03-25 20:54
  • ...

     
  • ...

     
  • ...

     
  • 哲学家和船夫QQ23685401

    主题:哲学家和船夫一位哲学家与一个船夫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对话。   “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不懂。”“那你失去了80%的生命。”   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向哲学家:“你会游泳吗?”   “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管理启示   现在市场上非常流行:竞争战略、管理理念、发展速度等,当他们到企业中去咨询的时候,就像哲学家去问船夫一样,虽然他们懂得了这些高深的道理但没有能力将它们付诸实践,所以*后当企业失败的时候,他们也就失去了市场。...

      2006-02-25 00:09
  • 论法治方略(存目)



    内容提要:本论文对法治的概念与内容,法治的历史及我国法治的现状等作了阐述,着重就推进法治的策略及法治进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笔者的浅见。

    关键词:法治方略现状策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法治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决策,必将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

      2006-03-13 10:14
  • 你了解律所业务吗?

            你了解律所的业务吗?也许许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好笑,大家肯定会说律师所当然是代理案件从事专门法律职业的机构了!

           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简单,由于我国法治环境的不健全及我国律师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律所已经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即以从事法律职业为主,以从事其它相关的实业经营为辅,甚至在某些律师所已经不再以从事法律业务为主了,律所之所以这样经营是因为这可以给律所带来更多的收入,推动律所获得更好的经济*,归根结底是利益的驱动和我国的法治环境使然!然而,这样做是否合法吗?律所正式发挥了自己的专长!!!

    ...

      2006-03-28 16:55
  • 可口可乐结盟腾讯推3D社区

     

     

      昨天,在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与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行的“要爽由自己,畅爽3DQQ秀”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联手打造全新的3D互动在线生活。借此,由可口可乐公司创建的深受年轻人喜爱的www.iCoke.cn网站将在拥有4.6亿注册用户的在线生活平台腾讯的技术支持下,全面升级成中国*运用3D形象的在线社区。可口可乐公司同时宣布李宇春正式加盟可口可乐品牌,并领取了*张iCoke在线社区荣誉公民身份证。

    ...

      2006-03-30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