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PK美国波多里奇奖标准之一
冯树玉
目前,世界的管理浪潮席卷中国,其中“卓越绩效模式”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佳管理实践完美结合,也是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效遏制日本企业的进攻,重回世界经济霸坛的重要手段。卓越绩效模式是建立在十一项核心价值观基上,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以人为本、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知识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为中国企业树立了向*企业学习的标竿和典范。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标准)在国内掀起学习卓越绩效模式的高潮。 许多企业在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时,感觉两个标准非常相像但有很大不同,甚至由于标准的差异存在,引起实施的困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认识和导入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呢?
1、 首先从标准出台背景来看:
上世纪八十年代面临来自日本等国家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当时的美国商务部部长马尔科姆.波多里奇率领美国工商界在对日本进行调研后,积极呼吁在美国推行类似日本戴明奖的国家质量奖计划,1987年1月6日通过了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改进法案。这一法案规定了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计划的设立。 希望通过国家质量奖计划刺激企业改进质量和生产力,给予那些取得卓越质量成就的企业以荣誉,并通过树立标竿企业和经验分享,确立美国企业学习的典范,整体提升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波奖的设立,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美国90年代后的发展,使之重新回到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美国总统克林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在使美国经济恢复活力以及在提升美国国家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目前,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中国企业伴随着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机遇,实现了快速成长,出现了一批*的企业。但是,面临中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国际化竞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质量协会在2001年出台全国质量奖计划,等同采用美国波奖标准。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明确提出设立全国质量管理奖的目的:一是引导企业关注市场竞争的焦点,重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而重视经营质量;二是通过卓越绩效模式,引导和激励企业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加速培育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三是树立获得卓越绩效的标杆企业,将他们的经验为广大企业分享,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水平。卓越绩效模式也伴随全国质量奖的推进在中国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全国质量管理奖也成为中国企业在经营质量方面的*高奖项,成为中国经营管理*佳公司的标志。在经过三年全国质量奖的运营后,中国质量协会会长陈邦柱报告温家宝总理申请将全国质量奖转为国家质量奖,但考虑诸多因素,目前暂时实施全国质量家计划。国家质量奖计划虽未出台,2003年开始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组织下,中国质量协会和国家标准研究院开始着手国家标准的研究。2004年9月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颁布实施,并成为2005年全国质量管理奖采用标准。
2、标准为什么存在差异
...
2006-01-12 10:02